English

旅游网站——你能告诉我们什么

1999-11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戴学锋 我有话说

作为一个在旅游业内工作十余年的旅游工作者,我也经常在网上浏览有关旅游的各种消息、资料、报道等。然而,互联网却经常莫名其妙地将我误导到“爪洼国”。有一次,我想查查因丁香繁茂而著称于世的法源寺的情况。结果查出来的是李敖先生的小说《中国法源寺》。还有一次,我想检索一下北京著名的王府饭店,当我打上“王府饭店”回车后,出来的却仅有南阳王府饭店。因此,急需查找国内的旅游资料时,我干脆去查阅书籍——尽管这需要翻阅更多的资料,花费更多的时间。

前不久,在查阅老北京的资料时,我找到了《老北京旅游指南》一书。该书是在马芷庠先生1935年编纂的《北平旅行指南》基础上重新编排出版的。研读此书,让人爱不释手;掩卷而思,感慨良多。

《老北京旅游指南》一书分为名胜古迹、食住游览、旅行交通、工商物产、文化艺术、公共团体、社会公益七个部分,完全包括“吃住行游购娱”,即所谓的旅游六大要素。比如,书中仅介绍的景点就达230余处。书中对北京当时的住宿和餐饮介绍得也非常详尽,甚至每个餐馆的拿手好菜都有介绍。书中不仅列出了各种门票价格、车船票价格,甚至还列出了西山、香山的“驴的”的价格。由此联想到旅游互联网,必须全面到只要是与旅游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查到,才能吸引人;否则想查的内容检索不出来,就使人失去了兴趣,今后也不愿再费力劳神地查了。

其次,《老北京旅游指南》原书上刊登的有关北京景点的照片居然有265幅之多,这在拍照非常困难而且昂贵的30年代是多么难能可贵。这是介绍旅游最直观的方式。但是让人汗颜的是,现在没有一个介绍北京旅游的互联网网站具有马芷庠先生50年前所拍摄的这么多照片。

还有,在50年前由于各种原因也有一些景观发生了变化。马芷庠先生详细介绍了这些变化,比如对中华门(在现在的正阳门内,解放后被拆除)的介绍,就包括了其前身大明门、大清门,并且都附有照片。现在我国更多的景观消失了,但在互联网上并没有反映。比如,北京的城门和城墙,街头的牌楼等等,所有这些在我们这些上了些年纪的人心中还清晰地记得,但是在互联网上却根本找不到了。介绍旅游景点,不应仅仅介绍现在人们能看到的,更多的应该介绍人们看不到的,比如历史背景知识、相关材料等等。

很多看似平常的景点,一经马先生点化,寥寥数笔,便熠熠生辉,引人入胜。如西直门外的高粱桥,只“入暑后,蝉鸣柳荫,不让江南风景”十几字,便境界全出。吾等俗辈就是临大川、巨壑、千年古刹也难体会其中奥妙,然每每一经名人点化则觉奥妙无穷。如黄鹤楼,因崔颢的千古名篇,而声名远扬。其实,我们平时欣赏名胜古迹往往是按照一些审美大家的眼光去欣赏,否则我们自己很难发现其中的美感。读马芷庠先生的旅行指南,如同跟着先生,按着先生的眼光深切感受了一回已经和正在飘逝的古都风貌。这便是旅行指南的真正价值!

让人遗憾的是,虽然现在办得最好的旅游网站,也开设了一些游记、旅游散文等等,但是,恕我直言,由于文化积淀过于浅薄,文章既长且空,非常不适合在网上阅读。我们期待着在新的时代,用现代化的手段,阅读到具有马芷庠先生般深厚文化韵味的网上文章;我们更期待着,真正实现在网上虚拟的世界上旅游,去看那些已经和正在消失的风景,去感受那在拥挤的旅游点再难感受到的醇厚的韵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